400快餐三小时qq二维码-微信快约500一次,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同城300带吹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文化 >> 中华文化大观

欹侧峭拔的赵之谦

2018-05-16 15:02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后改字撝叔,号悲盦、无闷、冷君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先后5次应会试不中。曾居京师应礼部试,取为国史馆誊录,后补官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知县。他自幼性好诗文,年轻时喜好金石之学,与当时的金石学者和收藏家多有交往,著有《补寰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等。

  赵之谦天资颖悟,在书法上涉猎广泛,造诣全面。如同当时众多的读书人一样,馆阁干禄也是他读书习字的起点。他早年师法颜真卿,得浑穆雍容之趣,又时见何绍基的影子。34岁所作《题图诗卷》即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在避兵乱、辗转浙东、福建一带时,赵之谦书法审美取向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转赴京师后,得见大量六朝碑版,并与“癖嗜金石”之友探讨金石,切磋书艺,书法取法也从颜真卿转移到北碑,38岁所作《龚定庵纵难送曹生》楷书卷已是相当成熟的自家面目。在各种书体中,他对自己的北碑体楷书最为满意,曾自评说:“于书仅能作正书,篆则多率,隶则多懈。草本不擅长,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书而已。然平生因学篆而能隶,学隶始能为正书?!?/p>

  大体来说,赵之谦的楷书吸取了《张猛龙碑》用笔的劲健峭拔、结字的整饬严密,又对《杨大眼》《魏灵藏》等龙门造像题记点画峻峭、转折接搭、欹侧取势的特点有所领悟,并以此确立自己崭新的风格基调。

  楷书变法的成功使赵之谦颇为自信,并有意识地将自己在北碑中发掘出来的用笔方法运用到行书和篆、隶书及日常实用的尺牍文稿中,进而形成了颇为统一的用笔基调。这既充分展示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超强的把握能力,也为碑派书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他的篆书初宗邓石如,体势匀整近于秦刻,后与年长自己4岁的好友胡澍交往渐密,遂受胡氏影响颇深。此后,逐渐改用楷书侧锋铺毫、直入平出、折锋接搭的笔法,同时借助他对篆刻印面篆文的处理方法,刻意增加点画的曲折摆动,遂别开生面、自成一格。锐利的笔锋和流动飘逸的线条表现出来的美妙感觉,也足以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2017年第9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投诉举报电话:12331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0931-8580115)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国甘肃网(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31-8960109 0931-8960307(传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