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快餐三小时qq二维码-微信快约500一次,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同城300带吹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生态 >> 实践一线

绿色赋能 持续发展

2021-05-08 17:35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近年来,甘谷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全县林草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扶贫措施,有力推动了扶贫开发与生态?;は嘈?、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为全县脱贫点亮了生态底色。

  在天定高速沿线绿化点,甘谷县新兴镇孙家坪村村民孙德有和工友们正在清理绿化苗木中的杂草,从以前家境贫困靠四处打临工为生,到现在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孙德有生活的改变得益于甘谷县林草生态工程、林草产业、林草生态?;さ纫幌盗猩銎洞胧┑目?。2016年以来,甘谷县按照“生态脱贫一批”要求,推动林草生态工程项目扶贫,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さ攘忠抵氐闵こ滔钅浚欢霞忧可肿试垂芾砗蜕肪潮;ぃ菇忠瞪こ讨氐阆蚱独Т迩阈?,积极吸纳贫困户参与林草生态工程的施工建设,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让更多群众吃上了“生态”饭。孙德有说:“我一天挣100块钱,一个月挣3000块钱左右,收入也不错,上班的地方离我家也近,我照看家里也方便。”

  甘肃华莹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虹说:“公司与周边500多户农户和180多户贫困户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并与深度贫困村磐安镇西坪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同时,通过我们的技术培训帮助,10多名贫困户成长为苗木绿化类专业技术人员,他们走出家门,走上了自主脱贫的道路。”

  在做好生态工程扶贫的同时,甘谷县还依托当地林草资源优势,主推林草产业建设,通过建设花椒、核桃等经济林基地,发展中药材种植、鸡牛养殖等林下经济,开发建设尖山寺省级森林公园、天门山景区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等一批集旅游度假和休闲为一体的涉林涉草乡村旅游项目等措施,让周边群众也享受到了生态“福利”。礼辛镇杨湾村村民马尚义说:“种起了中药材,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家里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大像山镇马务沟村村民艾杜成说:“从2016年11月,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我担任生态护林员,工资一年8000元,对我个人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帮助。”在生态扶贫的长链上,实行建管结合,才能确保成果。以落实林草生态?;し銎段趸?,甘谷县通过扩大生态护林员和草原管护员选聘规模,让更多的当地群众深度参与到身边的环境?;ぶ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2016年以来,甘谷县累计投入1.2亿余元生态扶贫资金,完成各类营造林工程29.7万亩,形成了以渭河、西小河、散渡河、清溪河、藉河流域为重点的五大生态?;せ?;综合带动5000多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产业和获取务工收入实现了脱贫增收;并在原有279名公益林护林员的基础上,选聘生态护林员1100名,草管员365名,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管护网络体系,实现了管护责任、管护报酬、管护制度的三落实。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9.77%,草原覆盖度达83%。

  甘谷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耀虎介绍:“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提供更多生态就业岗位,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绿化工作提质增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通过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以及森林旅游等产业,进一步拓宽当地群众以及周边群众的增收渠道。”□(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投诉举报电话:12331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0931-8580115)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国甘肃网(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31-8960109 0931-8960307(传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