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快餐三小时qq二维码-微信快约500一次,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同城300带吹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文化 >> 欣赏与品味

当时誉与千秋名

2024-11-22 14:34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东晋名臣谢安镇守广陵期间,一面厉兵秣马,为北伐做准备;一面助力农耕,造福乡梓。为解决当地旱涝频繁导致庄稼连年歉收的“老大难”问题,他多方筹措资金,组织人手筑起拦水大堤,时称“埭”,“随时蓄泄,岁用丰稔”。由此,广陵百姓年年丰收,经济繁荣?!督椤菲兰鬯?ldquo;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

  荣誉主要有两种,一是“当时誉”,一是“千秋名”,二者有时是一致的。如谢安指挥的淝水大战,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前秦军一溃千里,不仅在当时誉满天下,而且美名传之千秋。有时则只能二者选一,“当时誉”或许很响,“千秋名”却寂寂无声,那些只顾一时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大都是这样的结果。

  太看重“当时誉”者,往往功利心很强,活得过于“现实”。他们目光短浅,只看见鼻子尖下的利益,只关心当下的名声,干出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劳民伤财的事。而那些留下“千秋名”者,则看重的是责任、担当,是百姓所想、社会所求、国家所需。如战国时蜀郡守李冰父子带领民众修都江堰,殚精竭虑,孜孜矻矻,造福川中平原数千年之久,都江堰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留下“千秋名”者,拿出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东西。我们看到兰考泡桐树,就会想起焦裕禄;看到大亮山林场,就会想起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喜看稻菽千重浪”,就会想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未看重“当时誉”,却无意中获得了“千秋名”。D(摘自《北京日报》)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投诉举报电话:12331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0931-8580115)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国甘肃网(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31-8960109 0931-8960307(传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