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山县构建“内容精准化、过程精细化、运用差异化”的平时考核体系,实现“考核增效”与“队伍赋能”的双向提升,有效激发公务员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精准锚定考核标尺,实现考核内容精准化。精心构筑“共性打底、个性加码、弹性加减”三维指标体系。共性指标立“硬杠”。将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廉洁自律等纳入必考内容,让“德能勤绩廉”考核可感可测。个性指标分“赛道”。按岗位类型分类设置考核重点,明确指标,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有差别”。弹性指标强“激励”。将急难险重任务表现情况列为专项考核指标,激励公务员勇于攻坚克难、积极突破创新。
严密把控考核流程,实现过程管控精细化。构建领导、个人、部门、群众“四位一体”多元主体考评机制。公务员每季度对照指标体系,形成“个人业绩清单”;分管领导结合日常调研、工作督查、群众反馈等情况,对干部履职情况客观评价,提出考核等次建议;单位党委(党组)集体研究确定最终结果,并在单位内部公示,多视角、全方位了解干部表现。
多元深化结果运用,实现激励导向鲜明化。建立“三挂钩三优先”结果运用机制。与年度考核挂钩,季度考核结果均为“好”等次的,年度考核在指标范围内优先评定为“优秀”。与教育培养挂钩,对上一年度平时考核结果均为“好”等次的,优先选派参加上级遴选、学习培训、挂职锻炼。与评优选先挂钩,优先从平时考核“好”等次较多的公务员中推选表彰、选树典型,让“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祁立丽)
山丹县以才“链”产
激活发展引擎
近年来,山丹县围绕“产业链”精准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优化提升“产业链”,推动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双向奔赴”、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环。
产才联动,传统产业智变突围。山丹县深化产才融合战略,围绕生物医药、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8个产业链和“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发展,全职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27名,柔性聘用高层次专家70多名,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使传统产业跑出了转型升级的“加速度”。
人才驱动,闭环农业循环经济。以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为支点,精准对接县域特色产业需求,通过柔性引才、校地合作等方式,将科研力量注入田间车间。截至目前,已通过工作站促成13项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出28个绿色农业项目,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300余个,人均增收1.5万—4.5万元,实现“培养一批人才、壮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产才共育,打造农业示范标杆。承接落实“一产业一人才支持计划”“焉支乡村工匠”等培育计划,评定选拔市县拔尖人才、行业骨干人才122名,实施各级重点人才项目和青年人才项目27个,累计培训“土专家”“田秀才”4000多人次,举办各类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68期,培训3044人,建立了覆盖全面、资源共享、梯次推进的人才培养体系,真正实现“以才兴产”。(杜 涛)
- 2025-05-13党寨镇“三位一体”强监督 靶向施治惩腐败
- 2025-05-13徽县构建协同联动干部教育互动生态
- 2025-05-13正宁县“党建红”织出社区治理“幸福网”
- 2025-05-13崇信县织密干部工作 立体化监管网络






